一旦出现视网膜脱离,除了很少的、病情比较轻的患者可以进行激光治疗外,绝大部分必须通过手术来解决,似乎是客观现状把病人和医生都“逼”上了这个独木桥,没有其他的选择。 视网膜脱离后,除了视力下降,时间过久还会出现眼压下降,眼球变软以及萎缩等并发症。不管以后的视力如何,首要的问题是先把脱掉的视网膜复位贴上去,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就是视网膜脱离复位术。 目前的手术大致分为两种,一种是外路手术,另一种叫内路手术,就是人们常说的玻璃体切除术。两种手术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、设备条件、医生的能力和经验而定。一般来说,外路手术相对简单,而内路手术较为复杂。 这是一个常常让病人不能理解的一件事。当手术完成后,医生说手术非常成功,但病人却没有觉得视力有明显增进。这是为什么? 有人在小鼠眼球上做过实验,当人为地造成小鼠视网膜脱离后,发生了一种明显的病理改变,医学上叫“细胞凋亡”。所谓的细胞凋亡,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,一旦视网膜脱离,视网膜就会发出一种死亡诱导信号,受这种信号的刺激,细胞便会启动自杀程序,于是大批的细胞出现病理性死亡,而且这种大规模的“细胞集体自杀”,通常发生在发病的早期。在人的眼球也观察到类似的改变。 也就是说,尽管目前的手术技术已经能使95%的脱离视网膜在解剖上复位了,但细胞的正常功能却不一定完全恢复,当然视力也不一定完全恢复。所以,视网膜脱离一旦确诊,手术越早,视功能恢复的机会就越大。 视网膜脱离的首要任务是先手术解决视网膜复位问题,但即便手术成功,也不能认为治疗就从此完成了,接下来的抗细胞凋亡工作依然十分重要。 在这方面,基因治疗、神经营养因子、钙通道阻滞剂等已经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办法,但大多数并没有在临床上实际应用。就目前而言,可以使用的尤其在手术后恢复期,抗细胞凋亡、改善血液供应以及神经营养药物是有益的,这些药物在各大医院一般都可以买到。大多数情况下,可能需要使用比较长一点的时间,具体时间应由医生视病情变化而定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