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球仅有偏斜趋向,但能被大脑融合机能所控制,使斜视不出现,并保持双眼单视。这种潜在性眼位偏斜,称为隐斜视。 绝对正位眼很少,约占10%,90%的人有隐斜,多为轻度水平性隐斜而无症状。根据眼位元潜在性偏斜方向分为:内隐斜、外隐斜、垂直性隐斜和旋转性隐斜。 其中内隐斜和外隐斜(两者亦称为水平性隐斜)在临床上最为常见,垂直性隐斜和旋转性隐斜少见。其病因可能与解剖异常、屈光不正或神经源性因素有关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力疲劳。 隐斜视症状体症: 1、常伴有屈光不正; 2、通常两眼呈正位,遮盖试验即可发现轻度偏斜; 3、水平性隐斜轻度者,多无症状。度数较大者,可出现视疲劳; 4、垂直性隐斜低度即可产生症状,旋转性隐斜尤其如此; 5、可有代偿头位。 隐斜视诊断依据: 1、患者无症状或有视疲劳症状; 2、双眼注视时眼位正,交替遮盖后出现轻度眼位偏斜,移去遮盖后眼球恢复正位; 3、三棱镜加遮盖、三棱镜加Maddox氏杆及隐斜计检查可确定隐斜的性质及度数。 |